好设计都是讲故事的高高手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视觉类的设计只需要给人美观和视觉冲击就可以了。但是到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开始对设计有了新的认知,设计需要注入更多的“故事内核”。
设计中的故事情节
讲故事强调的是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讲故事应该具有情节属性。
显然,在设计平面作品时候,很难将一下子将所有的情节元素、起承转合全都纳入进来,所以在一些设计作品中,“故事”的定义被扩大化了,“讲故事”不再需要严谨的按照三幕式结构进行,虽然没有讲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但是他就能让受众想象出故事的存在,你也能够看到漫画里存在着一定的情节。
2、设计中故事的体验性
在一些产品设计中,用户的参与体验会带来一定的“行为故事”,在这里,“故事”并不是设计者向用户直观传达的,故事是受众在体验中获得的,并且用户可以通过与产品的交互行为来接触产品、体会产品,更加深入地了解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这是日本一款慕斯甜点的食品与包装设计,当盒子被打开时,整个包装盒内呈现出北海道的雪景(糖霜),当圣诞树被拔出来时,一块芝士蛋糕出现在雪下。
这样一来,故事是由设计者和受众一起创造的,在这个过程中情节性可能会被弱化,但是体验性成为了整个故事的重点,体验本身成为了故事。
3、设计中故事的情感性
在传统故事中,故事情感也是非常重要并一直存在的。同理,在设计中“讲故事”,情感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设计中,设计作品如果能够与受众有情感交流、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会使得设计本身的吸引力更强。
作为地球上最具感情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情感在人类事件中拥有非常核心的位置。所以,当受众与设计作品之间能够形成情感交流时,设计中的信息就能够通过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情感链接而被更准确地传达,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设计中的“故事”更加易于理解,也更易于让受众在观看作品时产生心流体验。
4、创造故事中的思考性
设计中融入故事元素会使设计显得与众不同。艺术说到底是个人意愿对社会的一种表达,其起源带有非常个人化的性质。而设计,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所以当设计师对社会有一定的思考,他在作品中讲的故事具有思考性时,整个作品会显得非常丰盈。
neri oxman的死亡面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始的死亡面具是为了捕捉一个人的容貌,通过“记忆”让死者“活着”的祭祀用品。设计者将这种古老的概念与新的数字技术相融合,新的面具可以完美的适应佩戴者以及封存他的最后一口气。显然这是一个与死亡相关的故事,作者在这个系列的创造里让人思考生与死的关系、死亡的意义等等。